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对食品、医药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农副产品的品种和产量的扩大,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提高,冷链物流企业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期。国内各个省以冷冻保鲜产品的仓储运输为主业的冷链物流企业纷纷新建、扩建冷库,添置冷藏运输车辆,以抢占日益扩大的冷链物流市场。
冷链— 食品安全的保证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孙咸泽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说,中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任务相当艰巨。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虽较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同时,孙咸泽还表示,今年年底,中国将对31个城市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品种监测涵盖粮、油、菜、肉、蛋、奶、鱼及其制品。年内,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全部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
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事关国民健康,来不得半点虚假,维护食品安全成为关注民生的一件大事。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冷链技术的应用和冷链系统的完善。
“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可是在中国食品冷藏链中,预冷这一环节常被忽视。冷链决定食品的价值,中国今后应加大发展冷链技术来应对这一问题。”丹麦丹佛斯中国总裁鲍尔森近日在其集团公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对记者说。
据有关媒体报道,近四五年时间里,我国食品冷藏链与设备制造业有所发展,但只占所需的20%。全国每年仅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等食品,就价值 700多亿元。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原有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很大隐患。
如今,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经达到80%~90%,而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大约在10%。如果冷链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将显著地减少食品和其他资源的损失。